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丁煒勇 李東 文/圖)6月11日,在寧夏隆德縣溫堡鄉杜川村的肉牛養殖示范園里,標準化牛舍在陽光下閃著銀光,青貯池散發出新鮮草料的清香。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正低頭咀嚼著混合飼料,機械棚里的鏟車有序作業,村民杜仲軍熟練操控設備清理圈舍。這個占地15000平方米的現代化養殖園區,正以蓬勃的生命力,書寫著七村聯動的振興故事。
走進園區核心區,340余頭肉牛在寬敞的牛舍里悠閑踱步,自動化喂料系統正均勻投放著青貯飼料。村黨支部書記杜向榮指著排列整齊的設施介紹:“這是杜川、楊坡、老莊等七個村合資800萬元建設的產業共同體,從牛舍設計到糞污處理都采用標準化流程。”陽光下,青貯池里堆積的玉米秸稈泛著青綠,機械棚內鍘草機、拌料機等設備锃亮如新。
在圈舍旁,村民杜仲軍停下手中的鏟車,擦著汗笑道:“以前守著幾畝地糊口,現在在家門口當技術工,每月能掙三四千元。”像他這樣在園區務工的村民有20多人,不僅能拿穩定工資,還能通過土地流轉和入股分紅增收。杜川村通過“統一管理、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”的聯營模式,讓曾經零散的土地變成了聚寶盆,讓閑置的勞動力成了香餑餑。
“七村聯營”的創新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上,更在于構建了全鏈條產業生態。園區與縣級肉牛產業聯合體深度合作,統一采購的飼料成本降低15%,共享的疫病防控技術讓肉牛存活率提升至98%。如今,這里的肉牛不僅暢銷周邊市場,更以高于市場價的優勢遠銷廣東、云南等地。杜向榮望著滿圈的肉牛信心滿滿:“下一步要推動產業標準化、規模化、品牌化,讓牛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頂梁柱。”
從“輸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轉變,讓這個小山村煥發新生。當夕陽為牛舍鍍上金邊,杜仲軍駕駛鏟車的身影與哞哞的牛叫聲交織成歌。七村聯營的模式不僅盤活了15000平方米的土地資源,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。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,“牛”產業正帶著村民的期盼,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昂首前行。